首页 资讯 > 正文

苏轼和曾国藩后半生对比 情商比才学更重要 情商的四大法则|环球新视野

2023-06-13 13:34:54 来源:个人图书馆-牛宝宝书苑

作者:智慧小石头


(资料图片)

1、实践证明,才学不转化为情商,就不可能实现人生的成功。

苏轼生活在北宋年间,他才华横溢,天资聪颖,21岁进京赶考就中了第二名,在那个时期是出类拔萃著名的大文豪,他在诗词歌赋方面的成就流芳百世。

但是在官场和为人处世上,铮铮傲骨有余终“皎皎者易污”,不仅没有实现报效江山社稷的志向,反倒是后半生四次被贬谪,而且越贬越远越荒凉,最后贬到海南儋州。

反观晚清时期的曾国藩,也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但是他却成为了晚清著名的政治家、理学家、文学家、书法家,对晚清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这两个不同历史时期的卓越人才,但后半生的人生之路竟然如此的不同,对比他们的人生之路上,差别是能否把才学转化为情商,是否遵守情商的四大法则,是造成他们不同的人生之路的根本原因。

2、情商比才学更重要,遵守为人处世的四大法则,就会高情商,就会有不一样的人生。

第一,在时机和条件不成熟时,任何盲动都是失败之母,任何成功都得益于非凡的忍耐力。

在条件不成熟时,唯一的办法就是忍耐,等待时机或创造条件,再采取行动。曾国藩在给家人的信中反复说:“吾服官多年,亦常在耐劳忍耐四字上下功夫。”

曾国藩的忍耐力,是在血的教训中得来的。1853年43岁的曾国藩出京回湖南长沙家乡组建一支湘军,而和湖南的绿营兵(官兵)利益发生冲突。

在绿营军官鲍起豹的鼓动之下,愤怒的绿营兵直接闯进曾国藩的办公衙门,曾国藩险些死在绿营兵的刀斧之下。

由于自己的不成熟,差一点丢了性命的血的教训,使曾国藩明白必须忍辱负重,于是他给皇帝写了一封奏折,请求调离长沙而改去衡阳组建湘军。

这个关键时刻的忍耐就为后来曾国藩建立起颇具战斗力并可以左右时局的湘军奠定了成熟的基础条件。

实践证明,很多时候许多人做不成事,不是因为能力和才学不够,而是由于忍耐的耐力不够,凭一时热情而盲动,这样的行为十个九败。

第二,在是非难辨时,任何解释都无济于事,沉默是最好辩解。

人生的道路上不是所有的是非都能解释清楚,或者根本就没有真正的是非,学会沉默就是应对#例,在晚清发生了一起著名的“刺马案”,是两江总督马新贻被刺身亡,一时间朝野震惊,慈禧怀疑是曾国藩所为。

慈禧找来曾国藩阴阳怪气地说:“这真是天下奇怪之事!”曾国藩知道慈禧是怀疑他和湘军干的,知道辩解无用,就淡淡地回答:“是啊!这真是一件奇事!”

然后,曾国藩就一句都不辩解,也不再说话,慈禧毫无办法,最终曾国藩对这一案的审理全程闭目沉默,如此避开了朝廷中错综复杂各利益方的关系,最后以互不开罪皆大欢喜的结果成为一个迷案。

实践证明,在是非难辩的处境下,需要的是冷静和平和,能否控制住情绪会产生不同的结果,有时候沉默是万全之策。

第三,在为人处世时,任何一点傲气都会带来灾祸,谦恭守拙就是高情商。

苏东坡的一生四次被贬谪,其中有两次都是因为其傲气惹的祸;人只要一傲,则心续就会自以为是,傲气压倒了理智就一定会出问题。

以苏轼被贬黄州为例。苏轼去拜见当朝丞相也是老师王安石,书童告知苏轼在书房等候。苏轼发现书桌上有一首王安石只写了两句的咏菊诗:“昨夜西风过园林,吹落黄花遍地金。”

苏东坡想秋菊不比春花,任凭风霜萧瑟,秋菊花瓣是不会落瓣的,于是就自信满满,饱蘸浓墨补上两句:“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然后等不来老师就离开了。

王安石午睡醒后看到苏轼留诗,着实生气想这后生:“不知天高地厚,哪知风物有别坐井观天”,为了磨砺苏轼,不久就把苏轼贬到黄州去当团练副使。

苏轼在黄州不知不觉到了秋天,和朋友一道赏菊花,秋风吹来,苏轼看到了满地菊花落叶如黄金,想到自己补的那王安石丞相老师的两句菊诗,心中满是惭愧不已。

苏轼的才学过人,但是情商很幼稚,被贬黄州后又被贬到颍州、惠州,但是苏轼的傲气仍然是骨子里的,不时的又冒出来。又有一天苏东坡去拜访老师王安石,又故技重演。

苏轼看到王安石书房中放着诗稿中有两句:“黄犬花中卧,明月枝头叫”,心想老师老糊涂了,“黄狗怎能卧在花蕊中?明月哪能在枝头叫?”于是提笔改成:“黄犬卧花荫,明月枝头照。”

王安石回到书房后见诗稿被学生苏轼改了,只是微笑不置可否。后来苏轼又第四次被贬海南儋州,晚上有一种鸟在枝头吱吱喳喳地叫,苏轼问当地人这是什么鸟晚上叫,当地人回答:“叫明月鸟”。苏轼听了不由一愣。

宋元符三年苏轼获赦,北上经广州廉州,看着小孩拿着紫色的花朵,放在嘴巴边上一喊:“黄狗、白狗罗罗!”便有几只小虫从花芯中爬出来,苏轼问:“这是什么虫?”小孩回答:“黄狗、白狗罗!”

苏东坡一听恍然大悟,长叹一声:“唉!我真是孤陋寡闻,还是老师见多识广,而自己却屡屡自以为是。”这时的苏东坡已经历时四次被贬,年龄不饶人,尽管满腹经纶但是终于没有在官场上实现自己的抱负。

实践证明,不管你有多大才学,只要一傲便目中无人,“傲,败亡之道。”天狂有雨,人狂有祸,只要目中无人,就是出事的开始。

第四,在对待世态炎凉时,任何的抱怨都无济于事,高情商人就会看得开。

我们说到历史上这两位名人曾国藩和苏轼,尽管他们人生之路走得不一样,都是历尽沧桑,但殊途同归,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无论生活怎么对待他们,他们都不发牢骚,因此才成就了他们的名家之人生。

曾国藩所处在晚清末世,官场腐败之风漫灌,在官场稍有不慎就会人头落地,但是就是凭着看开了世态炎凉不发牢骚,在复杂的生存环境中,保持了自己的行为典范,成就了不一样的人生。

曾国藩说:“牢骚太重的人,今后的路不好走。”因此曾国藩从来不发牢骚,不怨天不怨地,不尤人,感应之理,自然随之,才成就了曾国藩的政治家、军事家、理学家、书法家的显亮人生。

苏轼也是一样的,无论四次被贬谪,而且越贬越远越荒凉,但是在苏轼的一生很少牢骚满腹,反而在被贬谪的岁月中,生活上乐观向上,不仅创造了类似“东坡肉”“东坡鱼”的美食,还在被贬的人生之路中,成就了自己一代文豪的历史地位。

实践证明,成熟的人不怨天不怨地,要自修人生筋骨,有情有趣地对待生活,才能成为一个充满活力的人,有一个丰满快乐的人生之路。

感谢阅读,欢迎关注,智慧分享!

关键词:

责任编辑:宋璟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